那么,中國的大企業在過去二十年的蓬勃發展,持續增長,已經在世界500強中實現了歷史性的變化,從1995年的3家,上升到2018年的117家企業。
這種快速提升的趨勢未來也會出現拐點嗎?會在什么位置出現拐點呢?假設到2020年,或者再向后延伸幾年,中國zui高峰時將有多少家企業列入世界500強呢?我們仍然嘗試利用歷史數據進行剖析。
►1.世界500強未來能給中國企業留下多少席位?
世界500強企業作為全球zui大企業群體在過去20年穩步發展,進入門檻緩步提升。1995年進入世界500強需要約88億美元,2002年提升至100億美元,2010年達到170億美元,到2018年,入門門檻為235億美元,如果換算為人民幣,企業進入世界500強需要約1300億元人民幣以上的收入。
是不是可能有更多的中國公司在未來躋身世界zui大公司陣營,并且能夠獲得更好的世界排名和地位呢?我們看一下世界500強公司的收入分層數據。
截取2002年、2006年、2009年、2013年、2018年五個代表性年份,世界500強企業分別在100億美元、150億美元、200億美元、500億美元、1000億美元和2000億美元以上的收入分布變化情況一目了然,其中有以下幾個明顯特點:
◆ 門檻穩步升高。由于門檻不斷提高,世界500強企業已經在2009年消滅了所有150億美元以下的企業,在2013年消滅了所有200億美元以下的企業,未來底部仍將持續抬高的趨勢;
◆ 超級收入公司只有10%。從2002年到2018年,能夠實現1000億美元以上收入的公司很少超過50家,能夠達到2000億美元的企業只占1%~3%。從現在來看,2000億美元或者1萬億元人民幣就是世界500強企業的天花板;
◆收入在200億美元~500億美元的公司占多數。大約有一半以上的公司都會長時間保持在這個區間,如果對應到中國公司,大約1000億元~3000億元銷售收入是世界500強公司的主流,這個特點在過去近20年時間內沒有改變。